泸县佳泰路彩虹桥西500米处
+0830-8183199
一个乖孩子的悲情人生
2015-4-1    作者:熊兴权    点击数:1252

一个“乖孩子”的悲情人生

快到愚人节了,许多年轻人又在筹划着愚弄人的游戏,但我又想起两年前“复旦投毒案”。也许大家对受害者黄洋的惋惜已经淡忘,但对当事人林森浩的讨论还在继续。

2013年的愚人节快到了,复旦大学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林森浩听到同寝室友黄洋在电话中与朋友聊愚人节“整人”的事,于是便筹划着整一下“整人”的人。2013年3月31日中午,林森浩将其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带至寝室,注入饮水机槽。2013年4月1日早上,与林森浩同寝室的黄洋起床后接水喝,饮用后便出现干呕现象,最后因身体不适入院。15天后,黄洋经抢救无效,在上海某医院去世。

本是取乐的愚人节,成为了“悲情节”,让天之娇子命丧黄泉。我们为死者的不幸惋惜,也为投毒者的罪行而痛恨。林森浩罪有应得,痛恨之余也在思考:这样谎诞的事怎么会发生在高智商、高学历的人身上。熟悉林森浩的人都难以相信,因为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一直生活拮据的他,为汶川地震捐了800元,相当于捐出了当时两个月的生活费;医院实习时,拒收病人的红包;大学时,多次无偿献血;同学有问题,有求必应。

我们再看看林森浩的成长经历。

林森浩从小就是乖孩子。从小就是班里的干部,成绩优异,从没让家里操过心。在兄弟姐妹眼中他一直是很懂事、孝顺、委听话。姐姐说:“他没有一般孩子的青春叛逆期,从小到大从没跟村里的孩子红过脸打过架。”

初中老师这样评价林森浩:他是一个自我评价总比事实低的人,他是班里最优秀的几个同学之一,但总是沉默、害羞、少语,觉得抬不起头的人。

高中同学说:林森浩每天总是6点半起床,非常努力。但考试一结束,他就是宿舍里自责。抱怨自己状态不佳,考得不好。其实他的成绩一直是班上最优秀的。

本科同学形容他:学习上总是给自己巨大压力,总能取得令人叹服的成绩。在异性交往上总觉得自己是“谁会喜欢我”的手无缚鸡之力、木讷、迂腐的落伍者。

从林森浩成长经历看,从小就具有传统“乖孩子”特。乖巧、听话,不叛逆,成绩总是很优异,家里不操心,集众多优秀特征于一身。但我认为,林森浩是一个不真实的乖孩子。为了讨好父母和周围的人,压抑自己的天性。贪玩是孩子的天性,但他总是很勤奋,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孩子总有青春期,叛逆是青春期的基本特征,但他没有这个时期。或许是为了讨好家人、师长,压抑自己的心里想法,强迫自己的行为;人有喜怒哀乐,但他好象从没快乐过,因为自己是班里成绩优异的,考试后应该为自己的成绩而高兴,但他总是自责,不满足。

林森浩还是一个内心极其矛盾的人,一直处于痛苦之中。其实林森浩是一个擅长打篮球的人,但他还认为自己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就在案发前,参加了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应聘10选6的面试,被安排在第10位参加面试,但他认为是自己没穿西装造成的。本是随机安排的,但他认为领导故意为之。后来调查发现,这次面试的成绩比较好,评委对他的表现都很满意。

其实,林森浩是一个情商比较低的人,情感冷漠。大学时,有位女同学对他有好感。因为下雨,女同学为他送伞到图书馆。他看了一眼女同学:放这里,你回去吧!没有一句谢语,更没有一起雨中漫步的浪漫想法。因为这样,成绩优异的他,爱情上却缕缕受挫。父亲千里迢迢赶来参加儿子庭审,长达几个小时,却没看过父亲一眼。就在黄洋中毒半个月的住院期间,多次去医院看望,当黄问寝室里的水有怪味时,他却否认。就在黄洋生命垂危时,出没有说出生病原因。黄洋父亲赶来看望生病的儿子,还在寝室住了一宿,聊了一些和黄洋一起的琐事,却没有说出生病的原因。也许是不敢说,但面对生命即逝的瞬间,没有一丝怜悯的表情。

两个天之娇子,两个幸福的家庭,就在这愚人节的“游戏”中改变了命运。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为了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从林森浩的教育成长中,我们会有许多教训和启示。

孩子的乖巧,一定要真实。如果孩子讨好着大人生活着,必定会压抑自己,这样的孩子虽乖巧但不真实。一个“从小到大没打过架,没红过脸的孩子”不是懦弱就是压抑,在压抑自己的情感。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过程,会犯错,会有许多天真地想法,家长不要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要知道植物总是向着阳光充足的方向生长,孩子总是向着家长喜欢的方向成长。

孩子的乖巧,不单是成绩,重要的要身心健康。长辈们在评价孩子时,往往是“一肥遮百丑”,只要成绩好,其它都不重要。林森浩小时候父母忙于生计,起早贪黑,无暇顾及孩子。林森浩学习努力,回家就写作业,基本没有参加同龄儿童的交往活动。他大学时不会交往,同寝室的黄洋偶尔会向林森浩开下玩笑,但他开不起玩笑,感觉被戏弄而怀恨在心。事实上,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比成绩更重要的是身心健康,但林森浩在成长最佳年龄时,失去了最好的教育机会。所以,林森浩成为智商高而情商低的跛脚者,行走在人生路上,长期处于内心矛盾的痛苦挣扎之中。

对于孩子成长,重要的是要身心健康;对于家长教育,需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对于学校教育,需要关注人的个性情感。

熊兴权2015/3/31晚

备案序号:蜀ICP备14029754号-1 投诉电话: 010-66092315、66093315 监督举报邮箱:12391@moe.edu.cn | COPYRIGHT 2014 泸县梁才学校版权所有 成都市永风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举报中心